北京光业律师事务所,欢迎您!
工作时间:工作日 8:30—18:30关注我们
关注我们

新闻资讯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 > 法律常识

新闻资讯News Center

专业法律服务机构,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

一文读懂公安人员使用手铐的条件
来源:   作者:

在执法过程中,手铐是一种常见的约束工具,但它的使用必须严格遵循法律规范,既要维护社会秩序,也要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。那么,公安人员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手铐?如何避免滥用?以下为您详细解读。


法律依据:手铐使用的基础与边界
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》第八条,公安人员在以下情形中,可以依法使用手铐、警绳等约束性警械:

  1. 抓捕违法犯罪分子或重大犯罪嫌疑人
    公安人员在执行抓捕任务时,若违法犯罪分子存在脱逃、行凶、自残或其他危险行为,可依法使用手铐控制局面。

  2. 执行逮捕、拘留、押解等任务
    在执行拘传、拘留、逮捕、押解过程中,为防止嫌疑人抗拒执法或脱逃,公安人员可以依法采取必要的约束措施。

  3. 法律、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况
    例如,醉酒状态下对他人或公共安全构成威胁时,公安机关可依法对当事人采取保护性约束。

实践场景:何时用手铐,何时选用其他工具?

  1. 醉酒约束:以安全为先
    根据《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(2020修正)》第五十八条,对于醉酒且举止失控的违法嫌疑人,可以使用约束带或警绳进行保护性约束,但不得使用手铐、脚镣等强制性警械。

  2. 强制传唤:拒不配合可使用手铐
    对于拒不接受传唤或企图逃避传唤的违法嫌疑人,经批准后,公安机关可以依法使用手铐、警绳等约束工具实施强制传唤。

  3. 押解过程中:防自残、防脱逃
    公安派出所在押解犯罪嫌疑人时,需依法使用戒具,确保对方处于有效控制状态,防止发生自残、自杀、脱逃等意外。


手铐使用的红线:必须合法、适当、必要

尽管法律赋予了公安人员在特定场景下使用手铐的权力,但其操作需遵循以下原则:

  1. 不得故意造成人身伤害
    手铐的使用目的是控制危险行为,而非羞辱或伤害当事人。任何因使用手铐导致不必要的人身伤害,都可能构成执法过当。

  2. 选择适当的约束工具
    在处理醉酒、精神病人等特殊人群时,通常建议优先使用保护性工具(如警绳、约束带),手铐的使用需经过严格判断。

  3. 严格程序审批
    对于强制传唤、保护性约束等情形,公安人员需经过上级批准,确保执法过程符合法律规定。


具体案例解读:合理与滥用的界限

  • 合理使用场景
    某地暴力斗殴现场,公安人员为控制局面,对情绪失控并试图袭警的嫌疑人依法使用手铐进行约束,避免进一步的危害。

  • 滥用引发争议
    某公民因未携带身份证与执法人员发生争执,未有明显危险行为的情况下被戴上手铐,引发公众对执法合理性的质疑。


公众须知:遇到手铐使用的正确应对

  1. 配合执法,保护合法权益
    遇到公安人员依法使用手铐时,应尽量配合执法,避免不必要的冲突。

  2. 保留证据,追究滥用责任
    若手铐使用存在明显不当,可通过录音录像、证人证言等方式记录过程,并向相关部门投诉或寻求法律援助。


结语:法律与执法的平衡

手铐,既是公安执法的重要工具,也是法律规范的象征。公安机关在执法过程中,必须遵循法律底线,谨慎使用强制工具;而公众也应理解执法需求,配合合法操作。
对手铐使用的探讨,不仅是对执法规范的思考,更是对法治社会的共同守护。

更多法律干货,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!评论区留言,说说你对公安使用手铐的看法!


  2024-11-19    1164

保存图片,微信识别二维码

微信号:15321060806

(点击微信号复制,添加好友)

  打开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