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法律服务机构,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
在执法过程中,手铐是一种常见的约束工具,但它的使用必须严格遵循法律规范,既要维护社会秩序,也要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。那么,公安人员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手铐?如何避免滥用?以下为您详细解读。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》第八条,公安人员在以下情形中,可以依法使用手铐、警绳等约束性警械:
抓捕违法犯罪分子或重大犯罪嫌疑人
公安人员在执行抓捕任务时,若违法犯罪分子存在脱逃、行凶、自残或其他危险行为,可依法使用手铐控制局面。
执行逮捕、拘留、押解等任务
在执行拘传、拘留、逮捕、押解过程中,为防止嫌疑人抗拒执法或脱逃,公安人员可以依法采取必要的约束措施。
法律、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况
例如,醉酒状态下对他人或公共安全构成威胁时,公安机关可依法对当事人采取保护性约束。
醉酒约束:以安全为先
根据《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(2020修正)》第五十八条,对于醉酒且举止失控的违法嫌疑人,可以使用约束带或警绳进行保护性约束,但不得使用手铐、脚镣等强制性警械。
强制传唤:拒不配合可使用手铐
对于拒不接受传唤或企图逃避传唤的违法嫌疑人,经批准后,公安机关可以依法使用手铐、警绳等约束工具实施强制传唤。
押解过程中:防自残、防脱逃
公安派出所在押解犯罪嫌疑人时,需依法使用戒具,确保对方处于有效控制状态,防止发生自残、自杀、脱逃等意外。
尽管法律赋予了公安人员在特定场景下使用手铐的权力,但其操作需遵循以下原则:
不得故意造成人身伤害
手铐的使用目的是控制危险行为,而非羞辱或伤害当事人。任何因使用手铐导致不必要的人身伤害,都可能构成执法过当。
选择适当的约束工具
在处理醉酒、精神病人等特殊人群时,通常建议优先使用保护性工具(如警绳、约束带),手铐的使用需经过严格判断。
严格程序审批
对于强制传唤、保护性约束等情形,公安人员需经过上级批准,确保执法过程符合法律规定。
合理使用场景
某地暴力斗殴现场,公安人员为控制局面,对情绪失控并试图袭警的嫌疑人依法使用手铐进行约束,避免进一步的危害。
滥用引发争议
某公民因未携带身份证与执法人员发生争执,未有明显危险行为的情况下被戴上手铐,引发公众对执法合理性的质疑。
配合执法,保护合法权益
遇到公安人员依法使用手铐时,应尽量配合执法,避免不必要的冲突。
保留证据,追究滥用责任
若手铐使用存在明显不当,可通过录音录像、证人证言等方式记录过程,并向相关部门投诉或寻求法律援助。
手铐,既是公安执法的重要工具,也是法律规范的象征。公安机关在执法过程中,必须遵循法律底线,谨慎使用强制工具;而公众也应理解执法需求,配合合法操作。
对手铐使用的探讨,不仅是对执法规范的思考,更是对法治社会的共同守护。
更多法律干货,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!评论区留言,说说你对公安使用手铐的看法!
下一篇 :土地补偿款能被村集体截留吗?
Copyright © 2024 北京光业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2024069975号
地址: 北京市丰台区榴乡路88号院石榴中心2号楼20层2001/2002/2017/2018 电话: 010-53671160